.
掉髮是正常的現象,根據統計,正常人每天平均會掉50~100根頭髮左右,若超過這個數量,就算是不正常掉髮了,不正常掉髮除了是因頭皮發炎導致以外,內分泌失調、飲食與生活習慣不佳也都是造成掉髮的原因喔!
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所有掉髮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式:
原因之1:頭皮發炎導致掉髮
脂漏性皮膚炎-症狀從輕微的頭皮癢、頭皮屑多,嚴重到發紅、發炎、掉髮都有,原因是由於患者的頭皮屑分泌多且油膩,有助於細菌孳生、引發感染。
改善方法:建議尋求醫師幫助,經評估後可能會使用抗生素、抗發炎等藥物方式改善。
頭癬-由黴菌感染導致頭皮出現紅腫、毛囊炎、頭皮化膿、脫髮等現象。
改善方法:同樣需經由專業醫師判斷,治療方式則可能以抗黴菌類型的藥物為主。
原因之2:內分泌因素導致掉髮
缺鐵性貧血-因人體缺乏鐵質而導致,若是症狀嚴重,會有疲倦、虛弱、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暈眩、臉色蒼白、體力變差等狀況,而頭髮的健康需要靠足夠的鐵質來維持,因此也會有掉髮的現象。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人體從泌尿、腸胃、生殖等器官流失血液,或是平常飲食習慣營養不均衡,缺乏鐵質等(尤其女性生理期更需好好補充)。
改善方法:需就醫後經醫師診斷,找出造成貧血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貧血問題,改善脫髮。
遺傳性落髮-或稱雄性禿,是由於體內雄性荷爾蒙造成毛囊無法順利成生長,甚至會造成毛囊的萎縮,其髮際線退後的M型禿是徵兆,慢慢地頭頂髮漩也會開始有頭髮減少跡象。然後不要看到「雄性」就以為只有男性會發生,女性不好好保養也是會有此狀況,但女性的症狀偏向以頭頂髮漩髮量減少為主。
改善方法:如若在症狀惡化之前接受治療,透過口服、外用等方式,甚至有可能恢復頭髮的全盛時期。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因卵巢長出小囊,使男性賀爾蒙分泌過多而導致掉髮、肥胖、月經失調、不孕以及身體其他部位毛髮反而增加等症狀,可能跟基因缺陷、荷爾蒙、胰島素分泌有關。
改善方法:建議就醫,經由醫師治療並進行調養後髮量就會恢復。
甲狀腺功能低下-多發生於60歲以上女性,症狀有容易疲勞、體重增加、記憶力變差、便秘、月經失調、畏寒、皮膚乾燥、臉部浮腫、聲音沙啞、肌肉關節僵硬疼痛且無力、心跳變慢、甲狀腺腫大、發育不良、心臟疾病、不孕等,而甲狀腺負責包括皮膚、毛髮等細胞的代謝生長,會造成脫髮。
改善方法:建議就醫治療,改善甲狀腺功能的問題。
(最嚴重)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的疾病,抗體會攻擊全身器官,此疾病常見於女性,症狀有蝴蝶斑、發燒、虛弱、體重遞減、皮疹、關節腫痛、食慾不振、噁心想吐、肌肉痠痛、淋巴腫大、低體溫以及脫髮等。
改善方法:若及早送醫治療,大部分患者病情都能得到控制,根據研究,五年的存活率超過90%,若不及時治療,五年存活率則可能不到5%。
原因之3:其他或多重因素導致脫髮
燙髮、染髮-染髮(尤其是永久性染髮)時使用的化學藥劑如甲苯二胺、苯二胺等成分,以及燙髮溫度過高,都可能會傷害頭皮、頭髮,導致脫髮。
改善方法:避免染髮、用溫水洗頭髮。
休止期脫髮-醫師指出,頭髮分生長、退化、休止三期,正常的人體約會有90%的頭髮處於生長期,5~10%處於退化期,而其中的休止期頭髮每天會掉落50~100根,休止期落髮就是原來處於生長期的頭髮因為某些原因而造成休止期頭髮,薦接導致掉髮,甚至有可能會變成大量的掉頭髮。其中的因素有→發高燒、手術、懷孕、營養缺乏、過度節食、內分泌改變、壓力大等。
改善方法: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壓力,約3~6個月即可恢復正常。
圓形禿-或稱「鬼剃頭」,是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其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心理因素、荷爾蒙變化、壓力、熬夜、生活習慣驟變、新陳代謝紊亂、血液不良都有可能,由一塊或多塊圓形的區域性掉髮甚至禿頭而得名,這類型掉髮不會破壞毛囊,80%的機率頭髮會再長出來。
改善方法:一般來說大部分可以在一年內痊癒,不一定要進行治療(當然給醫師診斷最好),平常營養攝取充足即可
化療-化療用藥也會造成脫髮,除了頭髮以外,身上有毛髮的地方如腿毛、眉毛、腋毛在化療後都有可能脫落,
改善方法:通常化療結束後就會慢慢長回來。